普京通过特朗普特使递交的停火方案,直指乌克兰的核心利益。方案要求基辅放弃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同时通过“领土交换”的方式,允许俄方掌控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份方案被迅速包装成“和平倡议”,并且乌克兰撤军顿涅茨克成为唯一的前提条件。方案分为两阶段:首先,乌军撤离顿涅茨克,战线被冻结;然后普京与特朗普敲定最终的和平计划,而泽连斯基则只能被动参与谈判。除了停火,俄方没有提出任何关于安全保障或解除制裁的具体措施,欧洲官员认为这是俄方试图通过拖延和规避美国的新制裁。
顿涅茨克的剩余控制区成为俄罗斯的首要目标。虽然这一区域仅占顿涅茨克州15%的面积,但它位于乌军历经十年建设的防线之上。如果撤离,俄军能够毫无阻碍地向西推进85公里,直指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两州的核心区域。普京的领土清单包括五个“已掌控”的地区: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尽管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争夺仍在激烈进行,但俄方在提案中要求基辅“承认现实”,即承认俄罗斯的事实控制。
这一方案背后,还有更加隐蔽的能源交易条款:美国需要解除对俄罗斯的大部分制裁,恢复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此时,俄罗斯的军工生产已达战时高峰,月产无人机5000架、导弹250枚、年产坦克1500辆,战场上的优势正在转化为谈判桌上的绝对筹码。普京的方案表面上似乎让步,实际上却暗藏三重战略意图。首先,他提出“冻结冲突”,以替代全面和平,这不仅能保留俄方的军事行动自由,还能进一步分化美欧联盟。俄罗斯外交人士透露,这一方案的设计是专门针对特朗普的“交易型性格”,通过利用特朗普急于取得外交突破的心理来推动进程。
该方案将泽连斯基置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乌克兰宪法明确禁止割让领土;另一方面,持续的战争已使得国家经济接近崩溃。普京通过这一方案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国内的矛盾,渴望和平的民众和捍卫领土的情绪发生激烈碰撞。最危险的信号来自于前线的动态。随着恰索夫亚尔的失守,顿巴斯的最后防线濒临崩溃,甚至有乌军士兵在前线与俄军私下洽谈降服。俄军每月平均推进500平方公里,控制区持续扩展。停火提议的时机恰逢军事压力的巅峰,这绝非巧合。
面对俄方的提案,泽连斯基在8月7日划定了谈判的红线:停火、领导人会晤机制、长期安全保障。他在社交平台X上严正声明:“任何绕开乌克兰的决定都是对和平的背叛,乌克兰绝不会割让领土。”然而,乌克兰情报系统发现,俄军近期对乌克兰的袭击力度加大。自特朗普1月上任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导弹和无人机打击月均量已翻倍。基辅的民用设施频繁遭到攻击,这被解读为“以战逼谈”的压力手段。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的态度转变。特朗普公开承认“乌克兰获胜的希望渺茫”,并将政策目标从“击败俄罗斯”调整为“寻求体面退出”。在阿拉斯加峰会前,白宫发出了可能接受克里米亚归属于俄罗斯的信号,并且默许了部分占领区的现状。特朗普宣布的8月15日阿拉斯加会晤计划引起了欧洲国家的焦虑和不安。波兰总理图斯克在公开场合谨慎表示:“或许会实现冲突冻结,但我不敢说战争会结束,或许很快就会发生。”这种话语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焦虑:欧洲担心自己将承担监督停火的责任,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制约俄罗斯重建军力。
核心矛盾集中在北约的东扩问题上。普京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而美国仅表示“不主动推动”乌克兰加入,但拒绝任何法律约束。德法领导人紧急与泽连斯基进行了通话,但欧洲在美俄直接谈判中的角色已被边缘化。二级制裁也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征收50%关税,惩罚其购买俄罗斯石油。若欧洲企业继续参与俄罗斯的能源项目,类似的制裁将随时降临。能源依赖与安全自主的矛盾在此时达到高潮。
在阿拉斯加峰会前的前夜,赫尔松前线的乌克兰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政客们讨论放弃我们家乡时,可曾看过这里的向日葵田?”与此同时,在莫斯科,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记者微笑回应:“谈判当然需要双方妥协。”大国博弈的棋局中,乌克兰的12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交换成了停火协议的条款细则。无论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握手的照片如何惊艳世界,基辅街头的抗议标语已然揭示了小国的宿命:“他们谈论我们的土地,却不让我们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