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相关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全国首个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博物馆、大剧院等文化载体将作为“出题人”,提出真实需求;科技企业及高校作为“答题人”,负责围绕文化领域的科技需求,开展技术攻关。
围绕四大方向凝练形成6项需求榜单
各相关部门以《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根基,面向文化领域标杆单位的实际科技需求,链接北京科技与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征集工作,围绕“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北京大视听”四大方向凝练形成6项需求榜单。
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央视网、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首钢园等文化场景方,针对导览交互模式固化、缺乏沉浸式体验等问题提出真实需求。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3.0、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伴游、AI互动剧场、数字博物馆、AI辅助智拍、图档沉浸式交互、空间视频生成等系统,提升游览的个性化和沉浸感,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沉浸化、智能化升级。
比如“博物馆之城”方向榜单包括“博物馆AI互动剧场体验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将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展示范应用。针对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缺乏虚实融合、角色代入等问题,项目将构建多模态互动剧本创作系统,集成动作与手势捕捉、表情及声音识别等多模态感知技术,实现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模态互动与动态场景生成,推动场馆实现从“单向展演”向“参与式创造”的转型升级。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批揭榜挂帅项目,进一步深化市区协同、供需协同的多方协作机制。北京市将持续深化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双向奔赴”,建设科技文化融合创新体系,培育科技文化新质生产力。
北京首次实现依据读者自身画像进行图书馆精准服务
近年来,各部门在科技赋能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处处长韩健介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搭建了一批技术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光场成像、3D云渲染引擎共性技术平台,已形成对外技术服务能力,帮助数字人制作团队大幅缩短制作时间,成本由百万级降低至万元级。
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处处长吴锡俊表示,上半年,作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文化新业态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2.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市文化和旅游局科技教育处处长呼建梅表示,市文化和旅游局前期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推动首都图书馆联合大模型优势企业,研发知识文献智能推荐大模型,结合北京市全域图书馆2000余万条数据,实现对首都图书馆馆员的图书采购推荐、全市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推荐等功能,首次实现依据读者自身画像进行精准服务。
“今年1—6月,全市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行业营收353.9亿元,同比增速9.1%,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亿元,为全市文体娱产业稳定增长提供重要动力。”市广电局科技处(公共服务处)处长李国新说。
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白崇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各博物馆在推动文物科技创新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在开展藏品数字化、建设智慧博物馆、打造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四大方向6项需求榜单
(一)“博物馆之城”方向
榜单一:基于国产AI大模型的博物馆“智能伴游”导览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榜单二:博物馆AI互动剧场体验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榜单三:首钢园工业遗产人工智能数字博物馆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二)“演艺之都”方向
榜单四:面向音乐类节目的总谱解析与AI辅助智拍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三)“书香京城”方向
榜单五:古代档案文献遗产样式雷图档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四)“北京大视听”方向
榜单六:基于AI+光场的超高清沉浸式空间视频生成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