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原国务院法制办副司长赵威:“立法计划与法规清理存在脱节”
2025-09-22 09:40

图片

2024年9月,原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副司长赵威著述的《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规规章备案三项法律制度研究》(代科卉|图)

2024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新的《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自2024年 11月1日起施行。

原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副司长赵威著述的《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规规章备案三项法律制度研究》,也在同月出版。

赵威多次参与法规、规章备案规定起草工作。他生于1941年,1966年从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辗转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国际问题文献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和原国务院法制局,36年职业生涯始终与法律相关。

早在国务院法制局工作期间,赵威便萌生了为“三项法律制度”著书的念头,但忙于工作迟迟未动笔。退休后,他想做的事太多,“心始终没静下来”。直到2022年,伴随着听力下降,病症增多,赵威意识到,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再不记录下那些历史前尘,“知道的人只会越来越少”,终于提笔。

他的前同事,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为书作序,称其“不仅让我们看到当年所成之‘事’,更让我们看到成事之‘人’”。2024年12 月12 日,南方周末对话赵威,希望触摸“成事之事”,也走近“成事之人”。

“一辈子没离开过法”是赵威常挂在嘴边的话。采访以此为始,也由此而终。

法律制度”的书?

在调任原国务院法制局之前,我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法律图书和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上。在那里,我翻阅了1911年至1949年间馆藏的万余种法律图书,逐本撰写提要,主编出版了《民国时期图书总目》的法律分册。

1986年6月,应老同事之邀,我加入了重建的国务院法制局,在法规监督检查司任职,负责“法规清理、汇编、备案”这三项法律制度的工作。这一干就是16年,直到2002年退休。这些年来,法制局改为法制办,后来又在 2018 年机构改革时与司法部合并,身边同事来来去去,许多工作细节只有我经手过。因此,在职时我就想着,一定要把这段历史写出来,否则它就会被尘封在记忆中,无人知晓了。

所在的机构在原国务院法制局中扮演什么角色?

赵威:事实上,法制局成立最初的机构方案,没设立这个司,因为大家觉得法制局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立法工作上,后来应当时的国务院秘书长要求才设的。这主要是考虑到当时已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但执行情况不理想,需要加强监督落实。

法制局内部对这个司的职能设置也一直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法制局没有监督职能,反对搞执法检查;也有人认为,法制局把法规规章备案工作揽在手里是一大错误。也许是这些原因,我们司的名称经历了多次变更:最初叫法规监督检查司,后来先后改为法规检查司、政府法制监督司、政府法制协调司。

名称改了,主要承担的职责有变化吗?

赵威: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做的包括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规规章备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编写法规情况反映、协调部门职能交叉导致的规章矛盾,以及行政复议、仲裁等。

以协调职能为例。那时,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各自出台的文件“打架”现象时有发生,比较乱。我司的工作重点就是把相关部委拉到一起,协调处理,并对相关的文件调研、审议和修改,确保其符合国家的整体法律框架。如果实在协调不了,只能请国务院秘书长出面解决。

南方周末法规汇编的重要性常被忽视,你认为它的意义何在?

赵威: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法规多以“通知”形式发布,法规汇编领域乱象丛生:名称混乱不一、内容混杂,编辑出版更是无序,社会上流行的法规汇编多达几百种,质量参差不齐。

1980年代末,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急需统一、权威的法规文本,来指导社会和经济发展,但国务院无法及时提供标准文本,逼得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自印活页法规以供应用。不少省的法制机构直接致电催问,何时能出版可供及时应用的法规汇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应运而生,这是国务院第一次肯定的法律汇编,年发行量曾达30万册。

自1988年第一辑出版后,法规汇编工作走向常态化,填补了法规发布标准化的空白,使行政法规发布更加权威、统一,也为政府法制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南方周末你们司也负责法规规章备案工作,那国务院系统的法规规章备案工作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赵威:自1980年代起,随着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有了制定规章的权力,规章数量速增。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书明提出“规章必须管起来”,我们便开始摸索,探索后发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有了法规备案的工作经验。

1987年初,我一个人带着介绍信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干部交流后发现,他们虽然搞了备案,但基本是“备而不审”,材料收集后就锁进柜子,缺乏实质性的审查程序。同时,实际操作中问题很多,如地方报送的材料有的没盖章,程序混乱,报送单位也不统一。

后来,我们在起草文件时,借鉴和吸收了他们的内容。1987年3月7日,经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备案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下发,就这样,国务院系统规章备案制度从此诞生。

南方周末通知里没有提到地方性法规向国务院备案,这是什么原因?

赵威: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性法规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但由于缺乏程序规定,国务院也无权直接给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文,规定有关备案事项,工作便没法开展。没想到,通知出台半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动找了过来,希望联合发布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法规、规章。

双方磋商后进展迅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很快送来会签文件,国办领导迅速完成签批。会签文件返回后不到一周,即1987年5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由此奠定了现行备案制度的基础。

南方周末两份通知都没有提到审查,备案后是如何审查和纠错的?

赵威:最初,我们没有强调对规章的监督审查,而是采取“先管起来”的策略,许多业内人士也将规章备案制度视作一种文档管理活动。后来,我们意识到审查不可或缺。由于审查量大,我们将收到的规章分给各个司局去审,待司长签字后再返回我们这里处理。

如果发现规章之间存在矛盾,我们就来协调。协调的方式主要是打电话,而不是发正式函件。这是因为若国务院直接发文,会给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他们政绩考核。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上级说了还是管用,一通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比如,郑州曾有一项规定,对馒头制作和销售进行严格管控。我们认为这个规定过于细化,打电话给他们,他们随即撤销了。

图片

赵威曾任原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副司长。(受访者供图)

南方周末除了备案,法规规章清理也备受关注,你个人多次参与法规清理,能否介绍下我国法规清理的情况?

赵威: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发布了大量法规文件,但随着社会变迁,这些法规文件逐渐出现重叠、矛盾或过时的情况。1955年2月,周恩来首次提出“及时清理各项法规”的要求,这为中国法规清理制度奠定了基础。次月,当时的国务院法制局根据指示提交了报告,明确了法规整理和编纂的业务,于1956年9月25日得到国务院批转。我国的法规清理制度也就此诞生,但清理周期并不固定。

我第一次参与法规清理是1983年。这是我国时隔28年后第二次法规清理。清理工作涵盖了1956年至1983年间的法规文件,时间跨度大,法规积压多,矛盾突出。我参与时清理工作尚未完成,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包括制定清理目录和研究清理范围。这次共清理了3334件行政法规、约2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和2万多件地方性法规、规章。

南方周末清理的标准是什么?

赵威:总结来看,法规清理主要聚焦于三类问题:其一是过时规章,因社会发展而明显不适用;其二是与上位法冲突的规定;其三是规章间的逻辑不协调。针对这些问题,法规清理会采取废止、宣布失效或修订等处理方式。

南方周末在法规、规章清理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废止和失效两种处理方式,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赵威:1983年国务院第二次法规清理时将“明文作废”改称为“明令废止”,将“实际失效”改称为“宣布失效”,二者都有失去效力、不再执行之意,但适用场景不同。

明令废止适用于那些不再适应改革形势发展需要的法规。例如,《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中“企业必须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经济计划”等规定,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因此被明令废止。

宣布失效主要针对调整对象已消失或适用期已过的法规。例如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到2000年时,短缺现象已不复存在,该“办法”的调整对象已经消失。因此,在2000年法规清理时,该法规被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宣布失效。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法规清理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赵威:首先,法规的清理周期缺乏规律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开展三十余次法规清理。经统计,其间隔时间最长达 7 年,最短的一年内进行了4次。各地方、各部门摸不清法规清理的间隔时间到底多长合适,这给法规规章清理出了难题。

其次,缺乏法规清理的专业队伍。过去,国务院法制办虽设有备案处,但没有法规清理处。地方政府也是如此,从未设立过专门的法规规章清理机构。由于缺乏专职机构,清理任务往往由其他部门兼顾,或临时组建队伍来处理。这导致法规清理工作在理论研究和整体掌控上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最后,立法计划与法规清理工作脱节。实践中,相关部门在编制立法计划时,往往未充分考虑法规清理的情况,导致新旧法规之间出现重复、矛盾和不协调等问题。

南方周末:你有什么建议?

赵威:法规清理工作已走过近70年历程,历经三十多次清理实践,应该说实施这项制度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清理程序、内容、间隔时间、问题处理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规范,起草和制定法规清理规定的条件已经成熟。但遗憾的是,至今每次法规清理仍以文件形式启动,没有实现法制化。

目前,法规汇编制度已经出台《法规汇编编辑出版管理规定》,而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规章备案制度也已制定了《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建议有关机关尽快着手起草法规清理条例,推动这项法律制度真正实现法制化。

最新文章
阵容豪华!2025戛纳电影节首批片单公布
第78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当地时间10日公布官方评选影片名单。19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华语电影《风林火山》入围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
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华为猛增17.6%位列第一 小米第四
快科技7月24日消息,调研机构Counterpoint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报告,其中显示本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2.4%,主要
深圳新房火爆!月底累计认购量有望超10000套
这个10月,深圳新房市场持续火爆。乐有家研究中心监测显示,截止到10月22日,本月全市一手住宅累计认购量达到8405套,达到深圳交
北京两区,区长调整
据微信公众号“北京昌平”消息,12月19日,北京市昌平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副区长刘晓东为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
画面太熟悉!这部热播剧“含甬量”高达90%以上
日前年代生活情感大剧《》在湖南卫视与芒果TV正式播出并迅速占领各大收视榜单第一剧中大部分戏份在宁波海曙区秀水街拍摄完成近年
精灵序曲【新手攻略】完美开局攻略+兑换码
开局优先刷一个ur开局,有没有UR的区别还是特别大的,UR属于机制怪一星就特别的好用了。刷初始号可以快速登入(无需手机号)刷到 1
华为Pura X首发评测:回头率高的小胖子,软硬件不留遗憾
短短五年时间,华为已发布了12款折叠屏手机,其中最让小雷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华为Mate X5和Mate XT,前者是折叠屏手机不输主流旗舰
Hong Kong Express 2 round
Yi Wu Anbang International Freight Co., Ltd.Company strengths of the business.Liquid, powder, food, medicine, perfume, n
什么是电影作者?这事他有发言权
作者:Richard Brody译者:易二三校对:Issac来源:《纽约客》 没有什么术语比「电影作者」一词更令人困惑。有时它被当作褒扬极
中国房地产报社评:更好发挥楼市“压舱石”作用
进一步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居住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更好发挥房地产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稳定锚”的作用,有了新的信号、新的要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