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动态首页 最新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在WAIC 2025上,我看到机器人正在“醒来”
2025-08-07 14:37

图片

图片

产业投资逻辑转向实质性成长

撰文|周公子

编辑|周大富

今年夏天,人形机器人再次以未来的高预期和当下的技术突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7月28日刚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不少来自中国的厂商和机构在现场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硬件成果与落地案例,已迈向可协作阶段:

工业上,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可用于汽车零件分拣, “灵柯”双臂机器人进行大型构件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物流仓储中,星动Q5可智能分拣,“青龙3.0”搭配“时空算力背包”用于物流配送等;医疗领域,“具身智能康复港”整合30款康复机器人;夸克AI眼镜也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

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近半个月,机器人板块几乎收复5月以来全部跌幅,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表现尤为亮眼。但与过去的题材炒作不同,这一轮行情的根基并不止于乐观的想象力——它更指向产业链实质性进展和投资周期切换的起点。

基本面助推板块快速修复

今年3月,机器人指数冲上阶段性高点后陷入调整,5-6月期间市场热点集中在创新药等医药板块,机器人相关标的经历较深幅度的技术性回调。但进入7月,板块出现明显修复,多家券商研报认为,这波反弹并非一次性的“事件刺激”,而是结构性修复的起点。

其一,政策的持续支持,为资本与产业的互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7月上旬,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强调前瞻性布局新赛道;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和采购侧亦有跟进动作。政策支持相当于为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估值修复的触发器。

其二,产业大额订单爆发,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近期,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拿下1.24亿元双足机器人订单;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也在近期落实。这些订单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更显著提升了市场对盈利模型的预期。

总结来说,机器人行业正步入正向发展循环:政策层面的明确导向为行业注入了稳定的资源投入动力,资本的加持又让企业快速提高产能,促成了商业订单的规模化落地——据IT桔子数据,截至上半年,机器人领域共发生286起融资事件,交易金额超过27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融资事件同比增长约138%,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80%。

订单的兑现与场景的拓展,又反过来印证了行业的商业价值和成长空间。基于这种良性循环,中信建投、申万宏源、长城证券认为,近期机器人板块的强势表现,并非单纯的短期超跌反弹,更可能标志着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整个行业的内在价值与长期增长潜力。

“人形机器人”成估值主引擎

从个股涨幅可以清晰看出,支撑本轮机器人概念上涨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商业模式清晰、业绩持续改善或市场份额加速扩张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相对成熟的领域——它们凭借稳定的订单转化能力、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优化,或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上行的主力。

与此同时,一批聚焦特定应用场景的专业机器人公司也表现亮眼。例如,深耕能源领域的某龙头公司,其新能源电池制造相关机器人设备受益于全球储能及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需求爆发;还有在军工智能装备领域持续突破的企业,叠加国防装备升级的政策支持,这类企业既享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红利,又受益于所在细分领域的需求增长或政策倾斜,形成“产业+领域”的双重增长动力,进一步丰富了板块的上涨逻辑。

落实到具体的投资工具上,当前市场上的ETF跟踪的是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和中证机器人指数,这两个指数历年业绩相差不大,其中中证机器人指数成立时间更长,历经市场周期考验更充分,截至7月29日的年内涨幅为15.45%。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29日

从行业分布来看,两个指数各有特点。中证机器人指数的标的覆盖相对更全面,且聚焦度与产业关联性更突出:其机械设备+计算机+家电的权重近85%,紧密围绕机器人核心产业链布局,对产业上下游的覆盖更系统;而国证机器人指数行业分布更广,除机器人产业外还涉及汽车、国防军工、医药、化工等分支。

相比之下,中证机器人指数在机器人产业的核心赛道上布局更纯粹,对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深耕特性也更为显著。

从指数产品看投资抓手

在此背景下,部分跟踪核心指数的指数产品凭借对行业主流标的的紧密覆盖,既能锚定机器人产业的基本面趋势,又能通过指数本身的调整机制逐步纳入符合产业方向的新成分股,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布局工具。

例如,中欧基金宋巍巍管理的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A:020255;C:020256)是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代表性产品,为关注这一领域的投资者提供了贴合机器人产业核心脉络的选择。

该基金的行业覆盖范围包括工控设备(占比20.2%)、机器人(占比16.1%)、横向通用软件(占比9.7%)。该基金侧重全产业链的均衡布局,规避单纯对“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炒作,适合长期持有以捕捉行业β收益。

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二季度末,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A(020255)上半年近一年累计涨幅超33.28%,不仅跑赢32.11%的业绩基准,且较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近20个百分点。从规模来看,自2024年1月17日成立以来,该基金规模实现连续六个季度增长,自去年四季度起更是呈现“量价齐升”态势。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总规模达19.68亿元,是场外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一只。

从指数产品看投资抓手

2025年中,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从技术概念向量产商业的关键转折期。从投资者视角来看,本轮行情提示我们一个重要信号:在政策呵护与产业进展明确的结构性赛道中,指数型投资工具能够有效地捕捉阶段性红利。

随着海外特斯拉Gen3的量产进度推进、国内厂商的量产订单逐步落地,机器人板块的产业链条或将继续拓展。在市场情绪尚未极度乐观、估值尚未显著泡沫化之际,适度参与这一波“硬科技跃迁”带来的机会,或许正当其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产业投资逻辑转向实质性成长

撰文|周公子

编辑|周大富

今年夏天,人形机器人再次以未来的高预期和当下的技术突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7月28日刚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不少来自中国的厂商和机构在现场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硬件成果与落地案例,具身智能已迈向可协作阶段:

工业上,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可用于汽车零件分拣, “灵柯”双臂机器人进行大型构件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物流仓储中,星动Q5可智能分拣,“青龙3.0”搭配“时空算力背包”用于物流配送等;医疗领域,“具身智能康复港”整合30款康复机器人;夸克AI眼镜也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

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近半个月,机器人板块几乎收复5月以来全部跌幅,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表现尤为亮眼。但与过去的题材炒作不同,这一轮行情的根基并不止于乐观的想象力——它更指向产业链实质性进展和投资周期切换的起点。

基本面助推板块快速修复

今年3月,机器人指数冲上阶段性高点后陷入调整,5-6月期间市场热点集中在创新药等医药板块,机器人相关标的经历较深幅度的技术性回调。但进入7月,板块出现明显修复,多家券商研报认为,这波反弹并非一次性的“事件刺激”,而是结构性修复的起点。

其一,政策的持续支持,为资本与产业的互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7月上旬,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强调前瞻性布局新赛道;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和采购侧亦有跟进动作。政策支持相当于为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估值修复的触发器。

其二,产业大额订单爆发,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近期,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拿下1.24亿元双足机器人订单;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也在近期落实。这些订单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更显著提升了市场对盈利模型的预期。

总结来说,机器人行业正步入正向发展循环:政策层面的明确导向为行业注入了稳定的资源投入动力,资本的加持又让企业快速提高产能,促成了商业订单的规模化落地——据IT桔子数据,截至上半年,机器人领域共发生286起融资事件,交易金额超过27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融资事件同比增长约138%,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80%。

订单的兑现与场景的拓展,又反过来印证了行业的商业价值和成长空间。基于这种良性循环,中信建投、申万宏源、长城证券认为,近期机器人板块的强势表现,并非单纯的短期超跌反弹,更可能标志着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整个行业的内在价值与长期增长潜力。

“人形机器人”成估值主引擎

从个股涨幅可以清晰看出,支撑本轮机器人概念上涨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商业模式清晰、业绩持续改善或市场份额加速扩张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相对成熟的领域——它们凭借稳定的订单转化能力、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优化,或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上行的主力。

与此同时,一批聚焦特定应用场景的专业机器人公司也表现亮眼。例如,深耕能源领域的某龙头公司,其新能源电池制造相关机器人设备受益于全球储能及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需求爆发;还有在军工智能装备领域持续突破的企业,叠加国防装备升级的政策支持,这类企业既享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红利,又受益于所在细分领域的需求增长或政策倾斜,形成“产业+领域”的双重增长动力,进一步丰富了板块的上涨逻辑。

落实到具体的投资工具上,当前市场上的ETF跟踪的是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和中证机器人指数,这两个指数历年业绩相差不大,其中中证机器人指数成立时间更长,历经市场周期考验更充分,截至7月29日的年内涨幅为15.45%。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29日

从行业分布来看,两个指数各有特点。中证机器人指数的标的覆盖相对更全面,且聚焦度与产业关联性更突出:其机械设备+计算机+家电的权重近85%,紧密围绕机器人核心产业链布局,对产业上下游的覆盖更系统;而国证机器人指数行业分布更广,除机器人产业外还涉及汽车、国防军工、医药、化工等分支。

相比之下,中证机器人指数在机器人产业的核心赛道上布局更纯粹,对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深耕特性也更为显著。

从指数产品看投资抓手

在此背景下,部分跟踪核心指数的指数产品凭借对行业主流标的的紧密覆盖,既能锚定机器人产业的基本面趋势,又能通过指数本身的调整机制逐步纳入符合产业方向的新成分股,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布局工具。

例如,中欧基金宋巍巍管理的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A:020255;C:020256)是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代表性产品,为关注这一领域的投资者提供了贴合机器人产业核心脉络的选择。

该基金的行业覆盖范围包括工控设备(占比20.2%)、机器人(占比16.1%)、横向通用软件(占比9.7%)。该基金侧重全产业链的均衡布局,规避单纯对“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炒作,适合长期持有以捕捉行业β收益。

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二季度末,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A(020255)上半年近一年累计涨幅超33.28%,不仅跑赢32.11%的业绩基准,且较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近20个百分点。从规模来看,自2024年1月17日成立以来,该基金规模实现连续六个季度增长,自去年四季度起更是呈现“量价齐升”态势。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总规模达19.68亿元,是场外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一只。

从指数产品看投资抓手

2025年中,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从技术概念向量产商业的关键转折期。从投资者视角来看,本轮行情提示我们一个重要信号:在政策呵护与产业进展明确的结构性赛道中,指数型投资工具能够有效地捕捉阶段性红利。

随着海外特斯拉Gen3的量产进度推进、国内厂商的量产订单逐步落地,机器人板块的产业链条或将继续拓展。在市场情绪尚未极度乐观、估值尚未显著泡沫化之际,适度参与这一波“硬科技跃迁”带来的机会,或许正当其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新文章
聚焦“AI驱动安全”,2025网络安全创新发展大会在京举办
  6月5日,由《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数字化频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网络安全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本次大会以“AI驱动网络安全变革与创新”为
情趣内衣,彻底改变苏北县城
作者:绯红之猪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都说江苏是经济强省,还是那种均衡的强,下辖13个地级市均位列“全国百强市”;“全国百强县”榜单中占据了近1/4的席位,TOP10中有超过一半是江苏的县。然而,江苏这种“多核带队”的
180部中国电影亮相戛纳国际电影节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综艺》杂志发表文章,题为:亮相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联合展台“展现中国电影的生机与活力”。文章称,中国电影联合展台旨在以更多元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电影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中国电影人与
工信部公布评价结果!16家惠企获质量管理能力认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结果,茂佳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等16家惠州企业获评经验级及以上,数量居全省第二。去年,工信部首次开展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工作。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由
【进阶攻略】9*19mm家族武器详解
9x19mm弹药主要适用于部分冲锋枪和手枪。1.适用手枪对比手枪主要适用93R、QSZ92G、G17和G18这4个型号,其中前3个型号具备较高的腰射精度。在它们的优势射击范围内,更容易快速且较为精准地命中目标。所以这三把枪使用9x19mm RIP这种高肉体
春节档游戏大战升级!中手游、盛趣、诗悦领衔20+新游抢滩2月市场
刚刚过去的1月,恰逢春节假期,游戏市场虽有大量新游上线,但仍是老游戏占主导地位。中国区App Store下载榜仅有2款新游闯入,收入榜清一色经典老游戏。《》《》《》《》《无尽冬日》等在春节档实现强势回温。1月上线的新游《燕云十六声》《
祝贺!北京站被命名为“共和国印记”见证物!
好消息!近日,国铁集团、国家文物局研究公布了100件“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北京站被命名为铁道建筑类见证物忆往昔 流金岁月溢华彩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北京站,1959年1月20日破土动工,9月10日竣工,9月15日正式通车运营。在全国多个省
搜狐新闻媒体 自媒体新闻稿发布平台
【搜狐新闻媒体 自媒体新闻稿发布平台】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发布的渠道显著多元化,传统媒体和新兴的自媒体平台相互补充,共同塑造了现代传播格局。在这一趋势下,选择一个高效、权威且适合自媒体用户的新闻稿发布平台,成为内容
A股罕见放量大涨!“牛市旗手”爆发,国泰君安国际大涨198.4%
继周二上涨之后,A股在证券、多元金融等板块的引领下,今日再度大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03%创年内新高,深证成指涨1.72%,创业板指涨3.11%,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6402亿元,全市场超3900只个股上涨。图源:视觉中国港股方面同样走强,恒生
仅播4集口碑大爆,评分高达9.6,终于有值得熬夜狂追的国产剧了
经历数月沉寂,国产剧市场终于热闹起来了。眼下国产剧市场古偶剧、都市剧、悬疑剧题材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唯独少了“抗战历史剧”这一热播题材。曾经抗战历史剧也是国内收视顶流,但这两年的抗战历史剧却越拍越悬浮。不知屏幕前的你有多久没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