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原创“20亿藏品搬空”疑云未散,范曾露面法国看展引热议
2025-08-24IP属地 湖北0

87岁的范曾在失联传闻最热的时候,透过朋友报了平安,说自己正关在家里写书。

可外界的疑问和揣测,并没就此停下来。

消息发酵得很快。

8月16日晚,范曾的女儿范晓蕙在朋友圈和微博晒出多段与朋友的聊天截图,言辞激烈,直指父亲被37岁的继室徐萌带离住所,老宅被封,库房里价值数十亿的书画古董被搬走。

她还说,有老员工被辞退甚至被威胁“不得外传”。

这番话像往锅里倒了一壶热油,立刻炸开了网络。

更巧的是,就在同一天深夜,小红书上出现了几张范曾在法国看展的照片,署名“范一夫”。

照片里,老爷子拄着拐杖,站在油画前面,神色淡然。

没有注明拍摄时间,却让人忍不住琢磨——这是最新的照片吗?

是在向外界传递什么信号?

网上争论一波接一波。

有人站在女儿一边,觉得这是晚年不幸;也有人说家务事旁人很难评判。

还有人揣测,这背后怕不只是情感问题,更是利益的缠绕。

业内知情人一句“家里头两拨人内斗”,更让事情的轮廓添了几分复杂和灰色。

回看两人的情感轨迹,不得不说戏剧性很强。

2024年4月,范曾公开与徐萌再婚,足足相差50岁的年龄差,让外界惊讶又好奇。

他曾感叹,她让自己“身心康复”,重新燃起创作的劲头。

之后,两人多次一同亮相美术馆,手牵着手,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谁能想到,一年后会变成今天这样互相指控的局面。

时间线很清晰:7月中旬,徐萌带范曾离开了碧水庄园,带走了全部生活用品;此后,有人看到她频繁搬运珍藏,并关掉了监控。

等范晓蕙从国外回来,看到的却是封条和空荡荡的库房。

8月16日,她公开发声,事情瞬间冲上热搜。

而另一边,范曾持股的“范曾艺术品有限公司”还在直播卖字画。

弹幕里全是追问他的去向,主播统一回应“不信谣,不传谣”。

警方的态度是——截至8月18日,并未接到有关范曾失联的报案,家属也没人出来详述内情。

局面就这么僵着,像一幕拉上了帷幕却还没散场的戏。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艺术圈里那些著名的遗产纷争。

毕加索去世后,遗孀和子女们为分配油画、雕塑和品牌权利争了十多年,最后还是法院出面才算平息。

陈逸飞的遗产案更是几起几落,直到法院强制执行才告结束。

艺术家的财富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生的心血和声誉。

一旦卷进婚姻与家族矛盾,往往比普通家庭的财产纠纷更棘手。

律师的观点也耐人寻味。

如果范晓蕙所述属实,部分艺术品可能属于与前妻的共有财产,继承权应包括子女在内,单方处置或许无效。

更敏感的是,如果范曾的自由受到限制,徐萌的行为可能触碰“非法拘禁”或“虐待”相关罪名。

但由于她是合法配偶,法律上又天然拥有一定监护权,这也是为什么事件在外人看来像是扑朔迷离的家庭纠纷。

我能感受到,这件事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不仅是因为八卦,更是因为它关乎一个高龄长者在婚姻与财富中的处境。

人到晚年,本该是安享清净的时光,却可能因为感情选择、家庭结构而陷入新的漩涡。

公众的围观中,有真心关切,也有猎奇心理,但对当事人来说,每一次发酵都是一次消耗。

范曾这位1938年出生的画坛泰斗,一生辉煌:兼通诗书画、文史哲,作品遍及海内外,捐赠的书画价值数十亿元,被称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

他的婚姻史同样充满故事,从同窗林岫,到诗人边宝华,再到张桂云,如今是徐萌——每一段情感都带着时代的印记,也留下了不同的情感纠葛。

窗外的蝉声渐弱,初秋的风透着凉意。

我想象着此刻的范曾,也许正伏案书房,用笔墨抵御外界的喧嚣。

那些被搬空的库房、贴上的封条、直播里的拍卖声,像是另一个世界的热闹。

他是否会在书页间暗暗记下这些日子的心绪?

还是选择让它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沉淀?

这场风波还没到终章。

真相或许会在某天水落石出,也可能永远是一团迷雾。

可不管怎样,它都提醒我们,艺术家的传奇人生不只写在画布上,也在那些被世事搅动的日常里,有光,有影,有无奈,也有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