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国际”力量|生命通道的“日间守护者”——记日间手术病区首例全麻儿童输液港取出术的暖心守护之旅
2025-08-09IP属地 湖北0
图片


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日间手术病区,一场关于"告别病痛、重启新生"的温暖故事正在上演。这里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实践场,更是人文关怀的传递站。当5岁白血病结疗患儿阳阳(化名)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走进病区,一场多学科协作的"护航行动"就此展开,用专业与温度书写着医院的服务范本。


一、晨光中的特殊相遇:用温暖叩开信任之门

清晨,阳光初绽。阳阳牵着妈妈的手走进日间手术病区,眼神中透着对"取出身体里小扣扣"的期待,却也藏着对手术室的紧张。


"阳阳你看,这里有许多动画片角色,你喜欢哪一个?"孙瑜护士长蹲下身,将手机递到孩子手中,温柔的语气里带着妈妈般的细腻。她轻轻抚过孩子攥紧妈妈衣角的小手,"我们一会儿玩个小游戏,等你睡一觉醒来,小扣扣就会乖乖离开啦。"


考虑到阳阳年龄小、术中配合度低,医疗团队在接到孩子的手术信息后迅速敲定方案:实施全麻手术,为患儿构筑安全防线。这一决策背后,是对儿童生理特点的精准把握,更是对"零风险医疗"的庄严承诺。


但对儿童患者而言,医院的白色环境往往伴随压力。通过动画安抚、语言疏导等"非药物镇痛"方式,可以让患儿在陌生环境中建立安全感。这种"先疗心,再疗身"的理念,正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 


图片


二、麻醉门诊的紧急响应:精准方案背后的医者担当

故事回溯至前一日的麻醉评估门诊。当阳阳父母带着焦虑的心情,来到日间手术麻醉评估门诊时,麻醉科张永强副主任医师给他加了当天的日间手术麻醉评估的号,然而等候近1个小时,家属却迟迟未现身诊室。经电话沟通得知,家属因手术排期至4天后而萌生退意。


"我们等不及了,打算回老家治疗!”电话里母亲哽咽的声音响起。面对这样的孩子,张永强这样经验丰富的医生深深地知道,输液港局部可能存在细菌培养阳性的问题,如果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张永强医生坚定的说到"您先带孩子来评估,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优先处理。"经过张永强副主任医师严格精准的评估,为避免感染扩大,对家长说到:"孩子刚结束化疗,身体耐受力差,不能等!"我们决定第二天手术取出输液港。随即迅速拨通手术室、日间手术病区的电话:"开通儿童专用手术室,明早7:45到日间病区办理手续,优先安排!"成为化解困局的关键。并与家长确定麻醉方案。


跨部门协作的"国际速度":从接诊到制定方案,从协调手术室,到敲定床位,整个流程仅用2小时完成。这种"特事特办"的效率,源自医者对"时间就是生命质量"的深刻认知。张永强医师连夜测算药物剂量,针对阳阳的体重、肝肾功能等指标,制定精准的麻醉方案,精确到微克级调整,为手术筑牢安全根基。


三、手术室里的温柔战役:15分钟背后的精密守护

8:30,阳阳在赵欣护士长的亲切迎接下被推入手术室。"阳阳记得吗?昨天和你聊天的伯伯在这儿呢!"张永强主任的声音如暖流般涌来,孩子眼中的紧张瞬间化作信任。


麻醉诱导的艺术:采用温和的静脉麻醉诱导方式,让阳阳在动画片的音乐中缓缓入睡。"温毯调至38℃,注意监测体温。"白血病患儿术后体温调节能力弱,这一细节处理正是团队对疾病特性的深度认知。在监护仪的滴答声里,医疗团队进入"战斗状态":医护密切观察着手术进程、紧盯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数据实时跳动;赵鹏医生执刀的手部动作轻稳如仪,15分钟的操作堪称"毫米级精准"。


四、日间病区的全程守护:从苏醒到出院的无缝关怀

9:42,阳阳在爸妈的注视中回到日间手术病区。孙瑜护士长手中的监护仪在阳阳到床上的那一刻已同步完成生命体征监测。令人惊喜的是,阳阳竟能清晰地和妈妈对话,与术前对话无异——精准的麻醉用药,让孩子在舒适中完成苏醒,尽显北大国际医院的麻醉管理水准。


正午时分,当阳阳在医护指导下尝试下床行走时,新的挑战悄然出现:来自外省的家庭若无法当日结算,需往返上千公里、三日后续办。"启动日间结算绿色通道!"孙瑜护士长紧急完善线上档案,联系收费处加急审核,医保办对接国家系统实时审核......


15:00,阳阳妈妈手中的结算单还带着温热。"从住院到结账只用了一天,路费和时间都省了!"她的眼眶湿润了,更让她珍视的是那张手写卡片——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伤口护理要点""饮食恢复计划""复查时间表",每一笔都是医者的温度。


图片


五、日间模式的创新突破:开启儿童医疗新范式

阳阳的诊疗历程,标志着北大国际医院日间手术病区的双重突破:


技术层面:首次成功收治儿童手术,验证了日间手术病区在儿童麻醉术后护理的成熟实力;


服务层面:构建"接诊-手术-护理-结算"全流程闭环,将传统需住院3-5天的手术压缩至24小时内完成,极大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日间手术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医疗理念的革新。"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医院将复杂手术转化为"短平快"的日间诊疗,让患者"当天来、当天走",既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又节省医疗资源。这种"国际速度"的背后,是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医护团队的高效协同,更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文化驱动。


供稿|护理部 赵欣

编辑|业务拓展部 谢钰(实习)

责编|业务拓展部 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