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粮票、一锅粥 见证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蒋胡兰看着亲切的老师、自信开朗的学生,记忆一下子就被拉回了童年。在蒋胡兰的记忆中有一位叫杜德先的老师,虽然只教了自己一年级,但她对学生的关注却让蒋胡兰深受感动。
蒋胡兰回忆,一年级时自己跟不上课堂的学习进度,但老师从来没有放弃她,而是特别关注,并耐心指导。直到多年以后,她对学生还关怀备至。
1978年,此时离蒋胡兰小学毕业已经12年。下乡回来的她没有户口,领不到粮票。一天,蒋胡兰在街上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杜德先老师,杜老师看着一张瘦瘦的小脸,拉着她的手,直把两张粮票往她手里塞:“我这里有几张粮票,你先拿两张去吃着。”后来蒋胡兰的孩子生病,杜老师也特意来看望。
如今,杜老师已经90高龄,蒋胡兰也已经62岁。今年初,蒋胡兰偶然得知,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杜老师和丈夫住在歌乐山敬老院,她立即赶去歌乐山看望恩师。杜老师爱吃蒋胡兰熬的八宝粥,称味道好又易于吸收消化,蒋胡兰就每周熬上一锅,给两位老人送去。
蒋胡兰说,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自己一直记在心中,现在老师的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就是老师的女儿。
“小朋友,你们瞧,这座大桥多么好。大桥跨在长江上,它比10层楼房还要高……”68级校友姜明建触景生情,朗诵起了一年级时的课文《武汉长江大桥》。流利活泼的朗诵,让大家再一次体验了一把童年时光。
姜明建说,之所以对一年级的课文还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小学的基础打得牢,“我现在能熟练地用拼音打字玩微信,全靠小学学习的拼音知识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