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日期:2025-09-18    作者:ae3fp 移动:http://xz3.paiqr.cn/mobile/quote/640.html

9月5至6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的“走进鄠邑看乡村振兴发展新象”调研采风活动开展,来自陕西省的30多位网络名人、媒体主播,踏入西安市鄠邑区,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上乡村振兴带来的震撼蜕变。他们走进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毅朝现代葡萄园、曲水稻香、户县农民画博物馆、剪鸭村等,每一处都如同一幅独特的画卷,徐徐展开。

蔡家坡村:

艺术唤醒沉睡的乡土

蒙蒙细雨中,大家走进蔡家坡村,仿佛踏入了一个艺术与乡土完美交融的奇妙世界。曾经,这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关中农村,土坯房在岁月的侵蚀与风雨的洗礼下显得脆弱不堪,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村庄一度陷入沉寂。2018年成为这个村庄命运的转折点,一场乡村艺术“试验”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蔡家坡村前行的道路。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师生们,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期望,以“关中忙罢艺术节”为契机,为蔡家坡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如今,漫步在村子里,村史馆、文化墙、乡村美术馆、村长共享办公室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墙壁上一幅幅融合了现代艺术手法与浓郁乡土元素的画作栩栩如生,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村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田野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单调场所,还成为充满魅力的演展现场。各类音乐节、戏剧节在这里轮番上演,爵士乐、交响乐、先锋话剧等高雅艺术,如同灵动的音符,跳跃着走进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里,艺术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与村民的一粥一饭、一举一动紧密相连,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悉,蔡家坡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美好生活服务中心、艺术村长之家等新业态及终南剧场、易俗社终南分社、户县农民画终南分馆等乡村艺术空间,探索出了文艺赋能城乡发展的鄠邑模式,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让秦岭的生态之美与文化红利惠及更多人。

毅朝现代葡萄园:

紫色产业串起致富梦想

移步毅朝现代葡萄园,眼前瞬间被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填满。一串串饱满圆润的葡萄,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里的“户太八号”葡萄声名远扬,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鄠邑区对外交流的一张璀璨“紫色名片”。葡萄园里搭建了直播平台,网络达人先后登场助力直播带货。

园区负责人张毅朝介绍,经过16年的努力,从最初的500亩标准化示范园,到如今广泛采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先进避雨设施栽培技术;从单纯的葡萄种植,到全方位注重品牌建设与推广,毅朝现代葡萄园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提升葡萄的品质,园区积极主动地与科研机构合作,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农民技术和营销培训,让果农们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与市场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品牌推广方面,园区更是不遗余力,通过注册商标、踊跃参加各类展会、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等多元化手段,使得“张毅朝葡萄”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与日俱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介绍,鄠邑区葡萄种植面积4.3万亩,年产量8万吨左右,荣获“中华名果”等殊荣,品牌价值评估23.74亿元。葡萄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曲水稻香:

田园牧歌奏响振兴乐章

曲水稻香的百亩稻田绿意葱茏,水稻长势喜人。从高空俯瞰,阡陌纵横的稻田与远处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峦、错落有致的村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不禁陶醉其中。微风吹过,稻浪层层翻滚,清新的稻香扑鼻而来,瞬间沁人心脾,让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舒缓与放松。时逢周末,不少人开着车,带着家人来这里观光旅游,感受乡村气息。西安南门乐队的一行人在稻田边演出,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曲抱村素有小江南的美誉,水资源丰富。近年来,村里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利用闲置土地建立水稻种植基地,并采用“集体经济+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的创新模式,成功打造了“我在鄠邑有块田”“曲水稻香”等极具吸引力的文旅IP。曾经无人问津的荒草地,如今已华丽变身为集稻渔共养、荷花种植、乡村旅游等项目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白天,游客们漫步在稻田间,不仅能欣赏到翩跹飞翔的白鹭、欢快划水捉虫的水鸭,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惊喜地邂逅丹顶鹤亭亭玉立的优雅身姿;夜晚,虫鸣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美妙的夜曲,为稻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游客们沉醉在这清凉迷人的夜色中,尽情感受着乡村独有的宁静与美好。

户县农民画博物馆:

色彩中流淌的乡土记忆

走进户县农民画博物馆,就仿佛瞬间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殿堂。农民画是鄠邑区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这些画作大多出自普通农民之手。这些农民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用简单质朴却又充满力量的线条、鲜艳明快且极具感染力的色彩,生动地描绘着自己的生活日常、辛勤的劳动场景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幅幅农民画,犹如一面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鄠邑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及乡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在这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农民画家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手法,将平凡的生活演绎得精彩纷呈,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剪鸭村:

探寻未知的发展潜力

来到剪鸭村,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利军带着大家参观民宿、土锤咖啡等。他们因地制宜开发出了不少农家院,连片打造休闲娱乐之地,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的农业理念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绽放出绚丽的火花。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剪鸭村以自己的方式稳步前行,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