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徐小斌:有时,逃离也是一种反抗
2025-10-19IP属地 湖北1

她是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热潮中,最神秘的一位作家,她是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先行者,同时也是编剧、画家、刻纸艺术家,她就是徐小斌。


1994年,徐小斌发表了《双鱼星座》。她凭借这部作品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这也成为她写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凤凰文艺全新推出的徐小斌短经典,书名正来源于此。徐小斌短经典精选了《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双鱼星座》《银盾》《女觋》等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和女性意识的中短篇代表作,主题始终围绕现代女性的精神焦虑和情感挫折。


01

双鱼是星座,也是命运

01


双鱼星座是一个拥有神秘感和奇异魅力的星座,这是《双鱼星座》女主人公卜零的星座,也是她的命运。她敏感、神秘、耽于幻想,经常在只有冥想而无行动的特殊意境中生活。卜零虽然是一个优雅的知识女性,但她依然在父权阴影下感到窒息,只好在梦中逃往一个能够喘息的空间。《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分析小说。作品反复写到女主人公景焕的梦境:结冰的湖面,溶溶月色中泛着蓝幽幽的光,周围是低矮的灌木丛,女主独自一人滑冰,却永远在重复一个巨大的8字,无论如何无法脱轨……


图片

徐小斌


《银盾》中的蜂儿,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她在追寻母亲死亡真相的过程中进入幻境。在幻境中,她看到一个女人在村口戏场唱戏,她怀疑那女人正是自己从未见过的母亲……《女觋》讲述了一位燕国公主的奇特人生,她在充满战争的历史缝隙中轻如微尘,却在寻觅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也曾勇敢追求爱情,却无疾而终;她更曾试图重整河山,却发现什么也改变不了。在命运的无声指引下,她终于走向了女觋的神巫洞,在最深的自我封闭中接近了最玄妙的真理……


02

有时,逃离也是一种反抗

02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曾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极其透彻而形象地揭示出女人的境遇:想象中她无比重要,事实上却一钱不值。而这些故事的创作动机,就是因为徐小斌强烈地感受到,虽然伍尔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女性的境遇却依然没有彻底改变。


于是,徐小斌用故事解构正常与不正常的边界,质询理想与疯狂的界限,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态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她们以极端的敏感,试图建构着别处的生活,摆脱“房间”的束缚。所有的压迫,都在看似正常的生活秩序中,在流水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实施。有时,逃离也是一种反抗。


图片

“女性短经典”系列首发图书


可是小说并非人生指南,她所有人物的结局或出路,亦不等同于她为女性开出的十全大补药方。但一个作家只要真诚地表达了她对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的关怀,表达了她哪怕深陷绝望但仍在抗争的努力和勇气,她的作品终会被人阅读并且热爱。


03

文学界“精灵”般的存在

03


徐小斌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热爱文学艺术,博览群书。五岁第一次画了完整的工笔仕女图,九岁初读《红楼梦》并写古体诗,上小学后,老师经常让她在班会上代课给同学们讲故事,讲故事的天份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萌芽。


徐小斌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当年即获首届《十月》文学奖,与王蒙、宗璞、蒋子龙等文坛大腕同台,这次获奖给了年轻的徐小斌很大鼓励。1983年,她在宗璞的鼓励下,把第一个中篇《河两岸是生命之树》寄到《收获》杂志社,之后,这篇中篇处女作发表在1983年第5期的《收获》头条,并且作为“收获丛书”之一出版,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1985年,她在《北京文学》发表的中篇《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引起了文坛广泛的关注,小说后来改编成电影《弧光》,获得第十六届莫斯科电影节奖,她也成为这一代写作者中最早“触电”的作家之一。


图片


图片


《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

《弧光》


她在当代中国文坛虽然说不上是妇孺皆知,但说她声名远扬毫不为过。她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小说时,常常能收到上百封全国读者的来信,那是最纯粹的时代,作家与读者透过文字表达终遇知音的欢喜,分享关于文学的理解。


这么多年,徐小斌的创作特立独行于一切文学潮流之外,被文学界称为“落入凡间的精灵”,这源于她的作品充满想象力,其“叙事迷宫”令人无法轻视,也在国际文坛收获盛名。好的小说,必然是复杂、多义、混沌的。


图片
图片

徐小斌短经典《双鱼星座》


“我对世界有话要说,可惜,这世上没有几位真正的聆听者。于是只好用笔说。”她不仅用生命的体验写作,更用笔写下中国几代女性的命运与历史,她们或耀眼或平凡,或隐忍或张扬,但都张力十足。她们以遗世孤立的姿态,绝决地走向生活的绝境,又用反抗的姿态——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