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绩:“门外汉”蜕变为制茶大师 手握二十余项专利
人物名片
姓名:曾宪绩
职务:福建理想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籍贯:福建德化
来南时间:2008年
成功心语:三分天意,七分耕耘,以超越常人的拼搏步履,踏响奋进征程。魅力南安,共赴成功!
指尖轻捻茶叶,感受叶片的柔韧;鼻尖微探,捕捉初绽的茶香;浅啜一口茶汤,细品滋味层次。近日,福建理想实业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宪绩正专注地评审茶叶,为新一批茶品的上市把好最后一道关。
作为国家高级评茶师、南安市技能大师,这位来自德化的新南安人,不仅用双手炒制出万千缕茶香,更在南安这片土地上,酿出了一段关于成长、坚守与归属的动人故事。
为爱奔赴见证南安发展
因为女朋友在南安一家消防企业工作,2008年,曾宪绩从石狮辗转来到南安。他清楚记得,他在仑苍桥附近下车时,眼前是尚未成型的工业区,道路旁散落着几个巨大阀门,与他后来熟悉的“中国水暖城”相去甚远。“当时就觉得这里挺荒凉,但想着离女朋友近点,便留了下来。”
这份“为爱奔赴”的选择,成了他与南安缘分的起点。彼时的曾宪绩,刚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不久,先在石狮从事纺织行业,后通过人才招聘应聘来到福建理想实业有限公司,从协助生产副总经理管理人事与生产起步。“最初对南安的印象,只停留在郑成功故里和中国水暖城的标签上,没想到一脚踏入,就再也没离开。”
让曾宪绩扎根南安的,不仅是爱人的陪伴,更是这座城市的包容与生长力。从最初荒凉,到如今工业区厂房林立、高档小区拔地而起,曾宪绩见证了南安的飞速发展。他说,以前回德化老家要转几趟车,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当年水暖城还在规划一期,如今已是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
随着时间推移,南安不仅在工作上给予曾宪绩发展机会,更在生活上让他找到了深深的归属感。这份归属感,也藏在日常的烟火气息里。2016年,曾宪绩在南安买房,正式将家安在了这片奋斗的土地上。如今,他的孩子在南安上学,妻子在本地工作,就连户口也已迁入——除了乡音里的德化痕迹,他早已是个地道的南安人。
6年学习只为一杯好茶
“第一次炒制铁观音,又青又涩,苦得难以下咽。” 回忆起初学制茶的日子,曾宪绩尴尬地笑了。
当时,已在理想实业分管茶叶生产的曾宪绩,决定深耕制茶技术。“做生产管理,不懂技术就像盲人摸象。”于是,他从零开始,先学品茶,再学制茶,跟着车间老师傅熟悉茶叶采购、拼配、审评全流程。以铁观音为例,在制作中需经采青、晒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十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藏着“经验密码”。
“采青后需及时进行晒青,叶片晒至失去光泽、顶端下垂,失水率达6%-9%。”曾宪绩介绍,制茶的每道工序都很讲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精准把控,才能做出铁观音独特的“观音韵”。铁观音每年春、秋两次采摘,5月和10月的制茶季,车间温度高达40℃。在这样的环境下,曾宪绩守着烘焙机,一盯就是数小时,汗水湿透衣服是常有的事。
对曾宪绩来说,每个流程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并不可怕,真正让他感到挫败的是反复的失败。“同样的原料,师傅做出来香气馥郁,而自己做出来的却带着苦涩。”
为此,他对每个环节不断复盘,经过3年的学习,他才真正入门。但这样的成果,曾宪绩并不满意,他开始“走出去”,四处拜师取经。又经过3年的学习,他从五级评茶员升级为高级评茶师。
“现在每次喝到一杯好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制茶时的不易。”曾宪绩深知制茶之路的艰辛,也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承下去。2019年,曾宪绩设立了大师工作室,承担起专业评茶员的培训指导工作,通过“传帮带”,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出了一大批评茶员。在曾宪绩团队的带领下,理想实业成为南安的行业标杆。
扎根南安从“新”出发
十余年间,曾宪绩从茶叶加工的“门外汉”蜕变为手握20余项制茶专利的技能大师。
他坦言,个人成长离不开热爱与坚持,唯有沉下心来潜心钻研,方能有所收获。南安的产业生态,更成为滋养他成长的沃土,理想实业“让员工物质与文化双幸福”的理念,推动企业组建品管部、建立实验室,助力他从生产管理向技术研发转型。
同时,南安对技能人才的扶持政策,让身为“高层次人才”的他享受子女就学、租房及购房补贴等福利,也让他扎根南安的决心愈发坚定。
如今,曾宪绩正尝试用闽北古法工艺改良铁观音制作,为传统茶品注入新滋味。对于未来在南安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曾宪绩充满信心。
实验室里,新一批铁观音烘焙完成,沸水注入茶碗,茶叶在高温中舒展,香气随热气氤氲开来。轻呷一口,舌尖先触到茶叶的温润,而后回甘渐生,这恰如他与南安的故事,初尝略带苦涩,细品满是甘甜。
THE END
记者:陈江涛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