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发行淮阴区支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已如春风化雨,悄然渗透进每一笔业务、每一次服务、每一份责任之中。从信贷业务的严谨流程到营业大厅的贴心指引,从风险防控的层层把关到客户体验的细微优化,支行上下正以规范化筑基、以精细化增效,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制度筑基,织密规范管理“防护网”
支行深知,规范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为此,支行全面梳理、完善覆盖信贷、运营、内控、合规等核心领域的制度体系,确保“凡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针对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支行构建了“三道防线”协同机制:严把准入第一道关,强化风险合规审查,实施穿透式回头看。在贷款“三查”环节,支行严格执行“双人实地、交叉验证、影像留痕”要求,确保每一分信贷资金流向清晰、风险可控。制度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融入日常的行为准则——柜面操作“七步法”、客户经理“十必须”等标准化规程,已成为员工无需提醒的自觉行动。
二、流程再造,跑出精细服务“加速度”
支行聚焦客户体验与内部效率的双提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流程优化。通过深度应用信贷全流程管理系统,支行实现了贷款受理、调查、审查、审批全链条电子化流转,信息实时共享,有效消除了“部门墙”与“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支行精准识别流程堵点,对重点项目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首问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在运营环节,支行推行“三查三改”机制:每日由柜员自查当日业务,隔日由柜面主管检查前日业务,每月部门组织一次全流程合规排查。发现问题当场记录、当天反馈、3天内整改到位;建立“每日聚焦+每周复盘”机制,每日聚焦前一天的问题案例,当场讨论交流;每周召开复盘会,再次分析一周的业务差错原因。
三、精控风险,筑牢稳健运营“防火墙”
在风险管理领域,支行将精细化理念推向纵深。不仅关注传统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更将合规管理、声誉风险等纳入精细化管控范畴。支行创新构建“网格化”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将风险排查责任压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实现风险苗头“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支行强化贷后资金流向穿透式监测,通过设置资金用途合规性校验规则与异常交易预警模型,有效提升了风险识别的精准性与前瞻性。在反洗钱工作中,支行建立客户风险等级精细化分类管理机制,实施差异化尽职调查与监控措施,确保监管要求精准落地。
四、以人为本,激活队伍管理“动力源”
支行深刻认识到,规范精细的落地生根,核心在于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为此,支行精心打造“精细化赋能”培训体系:针对新员工,实施“规范化操作筑基计划”,通过“师带徒”实战演练,确保业务操作标准统一、合规到位;针对骨干力量,推出“精细化管理提升营”,聚焦流程优化、风险识别、数据分析等核心能力;针对管理岗位,开展“管理精细化思维”专题研讨,提升系统性思考与精益管理能力。同时,支行建立精细化的员工履职评价体系,将规范执行、流程优化贡献、风险防控成效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树立起鲜明的“重规范、讲精细、求实效”工作导向。
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有力实践,为淮阴区支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能跃升:业务处理更加精准高效,风险防控更加严密牢固,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支行上下将继续秉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实干精神,在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深耕不辍,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奋力谱写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黄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