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廖子馨:且说邓晓炯和他的历史小说(内附精彩有声片花!)

   日期:2025-10-21     作者:nzusb       评论:0    移动:http://xz3.paiqr.cn/mobile/news/890.html
核心提示:自从邓晓炯于2002年写出第一小说篇《转运》,并获“澳门文学奖”短篇小说组冠军后,便在文学创作上一路开挂,短篇、中篇、剧本创

自从邓晓炯于2002年写出第一小说篇《转运》,并获“澳门文学奖”短篇小说组冠军后,便在文学创作上一路开挂,短篇、中篇、剧本创作不辍,屡获佳绩,在澳门作家群里被誉为“获奖专业户”。澳门作家虽不算多,但创作氛围一直颇为浓郁,而且老中青不同世代传承,走过不同年代,总能焕发出各有特色的创作能量。作为澳门作家的联谊组织──“澳门笔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凝聚写作人、交流创作、共探文学之路以及加强与其他地区文学组织间的联系为宗旨。近半个世纪以来,笔会一直坚守初衷,团结作家、培育青年、搭建平台,让澳门作家、澳门文学走得更远。

为促进澳门文学的持续发展,澳门笔会与澳门基金会于1993年合办“澳门文学奖”。该奖项每两年一届,设有小说、散文、新诗、戏剧四个组别。回归祖国后,澳门经济腾飞,社会文化生态亦不断改变,澳门特区政府为推动多元化发展,鼓励影视创作,2008年,澳门笔会与澳门基金会、澳门日报出版社合办“澳门中篇小说”征稿活动(三年一届),为作家们搭建一个新平台,以为本土影视制作提供优秀故事文本。为提升“澳门文学奖”的影响力,从2015年开始,除“本地组”外,还面向非本地作者增设“公开组”赛事,并将“中篇小说”征稿纳入“澳门文学奖”项目之中。如今,“澳门文学奖”已发展成最吸引本土文学爱好者的征文比赛,邓晓炯便是在一场又一场文学竞赛的考验中,不断提升创作水平,成长为一位成熟作家。

纵观邓晓炯的文学创作,其中一个鲜明特色就是题材的奇特性。他通常由自己的好奇心出发,带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他首部获奖中篇小说《迷魂》便以1622年“荷兰舰队进攻澳门”为历史背景,结合历史与科幻,讲述了一个生活于现代的澳门人如何因缘际会地穿越到1622年并参与了荷兰攻打澳门的那场战役……细究故事的创作起因,原来是一位当年曾参与葡荷战事但又从历史记录中神秘消失的神父,邓晓炯将自己对这个历史谜团的困惑与好奇转化为创作动力,将科幻元素融入历史框架,营造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历史穿越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小说亦于2014年被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选入“中葡文学丛书”并翻译为葡文版发行。选取澳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再选取与别不同的新鲜角度切入探讨,是邓晓炯创作的另一大特色。他以1849年“沈志亮刺杀澳督亚马留”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刺客》,分别从两广总督、澳门总督,以及“刺客”沈志亮的视角出发,从不同角度切入同一历史事件,呈现出历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该故事获得第六届“澳门文学奖”小说组冠军,后来亦出版了中、葡、英三语单行本,是本地不多见的跨多语文学作品之一。

这次,邓晓炯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迷城之咒》以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一年为时代背景,小说原作是曾获第十三届“澳门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迷城咒》,而探究创作起点,邓晓炯同样从令他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一个疑问出发——当年在澳门代表葡萄牙人接待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人到底是谁?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邓晓炯除了依靠档案史料重构出“林则徐巡视澳门”的历史事件,还于历史情境中虚构出一个扑朔迷离的有趣故事:一场生死与共的爱情,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最终都逃不掉似无还有的宿命,尤其中葡混血儿的女主与传统华人祖母间近乎相爱相杀的复杂情感纠葛,还有那只占卜小鸟喻示祖孙两代早已注定的命运……虚虚实实的故事情节,不仅令人读到一场巡视背后的历史浪潮,而且,不同人物的情愫、各异的人生磨练都引发读者想象十九世纪的“澳门人世间”。

澳门,虽是中国南端的一座弹丸小城,但却具有独属一家的历史文化特性。十六世纪初天主教传入中国,十九世纪新教传入中国,但无论旧教、新教,早期均以澳门为传教中心,这也必然引发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历经四百多年的滋长之后,岭南人文搭配欧陆风情已成澳门文化的独特写照,多姿多彩的澳门故事便是从这样的土壤里发芽、开花、结果。善用澳门特有的文化资源,就是给澳门文学的独特性加分。如何从澳门丰盛的历史文化资源中采撷所需,邓晓炯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文学书写的创意紧密结合,努力挖掘深埋四百多年的历史人文元素,不断储存宝贵的创作资源,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

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林林总总,添加各类知识点,提升小说的智识含量;注入奇幻手段,以此解决历史谜团,自然可增加故事的精彩度。无论从实到虚,还是由虚而实,邓晓炯都已拿捏得得心应手。而作为历史小说的读者,除了故事和人物的吸引力,还期待作者赋予作品丰富的信息量,提升历史小说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以更高维度的视角去反思、讨论,从而推动读者跟着去了解和探索不同的历史走向轨迹,以及深藏在这些轨迹背后的偶然性或必然性。我觉得,这是历史小说作者应奋发追求的目标。

回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澳门文学,那一代澳门作家催化了澳门文学的春天,不但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在积极探索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路子,他们秉承“我手写我心”,思想情感真挚且纯粹。来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当今,新一代澳门作家对个性化写作技巧的创新更为偏重,有人尝试以新视角切入,书写自己的城市,人生的故事;也有人喜欢通过天马行空的虚构,以魔幻色彩来包装对生活现实的不满、投诉或嘲讽。而邓晓炯既热衷追索历史、探求逝去岁月里的故事,同时亦忐忑不安地遥望不可知的未来,让想象力长出强壮的翅膀,翱翔于科幻的天空。他的短篇科幻《最后一只格力犬》,以及中篇科幻《最后一个人类的回忆录》《Ai写作大师》,皆在与时俱进地以科幻笔触探索未来澳门的各种可能性,诚为可喜。

不同年代的文学、同世代不同的创作走向,各有千秋,都是跟随时代的步伐摸索向前。作为读者,我们永远期待各领风骚的精彩作品。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